对“大单元教学”的思考 ——读《新课程关键词》有感
发布者:刘迦颖发布时间:2024-02-27 15:53:54阅读(86) 评论(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代表了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素养目标的提出更是对我国原有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崔允漷教授在《新课程关键词》中点名了大单元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多是针对单篇文本、单项任务的精讲精练式教学,缺少整体思维。学习任务以回答“是什么”“写了什么”为主,浮于表面,学生不需要深度思考,只需读一读、找一找就能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无法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学生自然无法迁移运用所学知识。传统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素养时代的新要求了。因此,指向素养目标的大单元教学成为未来教学改革的方向。
本学年教研组的研训主题《进阶式学习任务群视域下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就是以大单元教学为抓手,聚焦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自然地学习。我们尝试将“进阶式学习任务群”和“单元整组教学”结合,引入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整合教学内容、教材资源,将多个分散的、碎片的训练点围绕一个单元主题,整合为一个有联系、有梯度、有真实情景的进阶式学习任务群。学生可以从实践中学到新的知识与技能,并能在今后迁移运用。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处处留心,连续观察”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观察,让学生进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对事物的描写。而“观察”这个主题在统编教材中并非第一次出现。
我们首先梳理了统编语文教科书中与“观察”相关的语文要素,明确本单元语文要素在整册书中相关要素中的地位,为我们开展学习任务群,制定语文实践活动提供正确导向。尝试经过梳理后,以“连续观察自然”为主线,引导学生以在班内创立“班级自然博物馆”为核心任务,创设如下学习任务群:
创立“班级自然博物馆” | |||||
任务一 | 任务二 | 任务三 | 任务四 | ||
定对象 | 学方法 | 写日记 | 展成果 | ||
在学习本单元前,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观察对象,建立观察档案。 | 《古诗三首》 学习通过多个角度观察事物。 | 《爬山虎的脚》 体会连续细致的观察,学习用图文结合、做表格的方式记录。 | 《蟋蟀的住宅》 学会连续细致的观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拟人化写法的好处。 | 迁移运用,通过写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观察所得。组内交流,评选出“最佳观察日记”,组成“班级自然博物馆”名册。 | 通过小报、模型、解说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小组成果,构建“班级自然博物馆”。 |
虽有计划,但在实施落地时还是存在不少阻碍。例如:教学时还无法脱离传统教学的影子;情境创设不够真实,学生积极性未完全调动,效果不佳。期末阶段,我反思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在思考如何改进方案,未来能给孩子更好的学习体验。
《新课程关键词》这本书告诉我,新课标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是以教材单元为导向,统整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多重学习目标和丰富学习内容等诸多方面的统一体。基于学习任务群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不是简单、碎片化知识的组合,而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同时将多元化的评价融入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个性发展充裕的时间和弹性内容,实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程关键词》给予我理论的更新、思想的点拨、教学方向的引导。这本好书常读常新,值得每一位老师阅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