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其他文章
读《教师的成长力》有感
发布者:高燕发布时间:2024-09-23 15:55:41阅读(8) 评论(0) 举报
读《教师的成长力》有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这三尺讲台,也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怎样才能上好课?怎样才能促进学生成长?让我内心充满疑问和焦虑。通过阅读郝晓东老师的《教师成长力》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全新的理解。
在郝晓东老师认知境界里明确提出教育者要活出生命的存在感,必须点燃自己,强大自己,激活内驱力。在读到《在历史长河中回溯教师职业的源流》这一节时让我感受颇深。时代在变,教育的方向和目的也在变,同时也定义了教师的角色和职责。
从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教师的角色和职责也发生了较大变革。农业时代的教师大多阅历丰富、博学多才、德高望重,有自发的使命感,真正喜欢教书。工业时代,教师重视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但忽视育人,直接的表现就是片面迫求升学率,直至演化为考什么教什么的应试教育。许多人以教师为职业,但并不真正认同这个职业;每天传授知识,但不真正理解和喜 欢所教知识。他们本来是为人生幸福而选择了教师职业,但反过来因为选择教师职业而带来挥之不去的烦恼。工作与生命割裂,知识与社会割裂,人被异化,这也是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
社会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新科技革命以电子信息业的突破与迅猛发展为标志,新技术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挑战。
一是打破了教师作为知识代言人的权威角色。过去,教师是知识的代言人,是学生通往知识彼岸的唯一桥梁。而现在,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脑、手机的普及,学生获得知识的渠 道多元化、快捷化,教师在学生眼里不再神秘。
二是提高了教书育人要求。过去,教师主要是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现在社会更需要教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万、创新能力。教师也不能只关注发展学生的智力,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道德、情感等人格养成。在教学方法上,不能简单地“填鸭式”灌输,需要发掘知识创生之初的魅力,“复活”知识,要尊重儿童的原有认知,在此基础上建构学生的认知。
三是增强了终身学习的紧迫性。农耕与工业时代,知识数量不多,知识迭代很慢。信息时代,知识真正大爆炸,知识的迭代越来越快,新媒介、新知识、新领域层出不穷,翻转课堂、慕课、在线教学等新模式眼花缭乱,知识建构、生命教育、情感教育等新理念不断涌现。过去教师要有“一桶水”的观念已经远远不够,需要不断学习有“源头活水”方可适应。更主要的是,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寻找职业和人生的意义,抵御职业倦怠和虚无的侵蚀。四是改变了学习的来源和场景。过去,教师往往是个体独自学习。今天,需要增强专业交往,融入学习共同体,与外界多互动和链接;需要从经验学习转变为专业学习,学习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
在读书的过程中,让我懂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必须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内存”,不要让自我的偏见和陈旧的观念束缚我们自身。作为一名教师,要懂的教育规律,不受个别功利现象的影响,不忘教育初心,始终坚守教育使命,教书时更不忘育人本。更要有人文情怀,合适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