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老师们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了依据,课标的变化很明显,明确提出了语文四大核心素养,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要关注整个教材体系,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纵向横向比对,只着眼于某一篇或某单元教学是片面的,大单元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的必须,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课标的变化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兴趣的养成等等。
在新课标中首次在小学阶段提出了“整本书阅读”,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重视阅读,做好亲自共读,尝试和鼓励孩子自主阅读。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就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题,把单篇短片作辅佐”的观点。读整本的书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学生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技能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增加了“表达交流”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表达交流的时候要自信。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在课堂上也能发现,学生的表达不尽人意,往往是不信心造成的。所以,我们要锻炼学生的表达,读完课文之后试着表达一下书中的内容,提一提自己的看法等等。多跟家长沟通,家长适时给予肯定,孩子获得成就感就愿意就乐于表达,而且会逐渐变得自信,对自己的观点就会侃侃而谈。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不仅仅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还要有写字的愿望,识字还要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写字的愿望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像识字那样轻松,因而感兴趣就来得不太容易。因此,在教学时对于刚入学的小朋友不能严苛,尽量多鼓励,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写字的能力,提升写字的兴趣。评价的标准不要统一,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信,从而把字越写越规范。
跨学科学习在新课标中的呈现,表明学习的综合性要在教学中切实落实,从整体布局,跨学科实施,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盘考虑。其实每一门学科都不是独立的,尤其是当我们走向工作岗位,或者要完成一项实验、发明等等,都是综合能力的体现,都是综合知识完美结合的呈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学习和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审美能力等等。
新课标的实施,只要在不断的学习与感悟中才能够正确把握精髓,多比较、多实践,让自己的教学能够注重学科本位,着眼学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