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但是由于学校课时的安排,我上这门课的机会比较少,但是我会利用课余时间研究这门课程,这其中就不得不提我遇见的一本好书,叫《怎样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基于全国优秀教学案例的分析》。此书的案例给我智慧的指引。
该书共有六大章节:教材解读的关键、教学目标设计的精准、教学内容选择的适切、课堂活动实施的智慧、德育意义的通达和教学伦理的彰显。一一指向要上好一节好的道德与法治课所必须把握好的六个要素:教材理解、目标定位、资源整合、活动设计、意义建构、伦理彰显。
因此在我读完这本书后,我打算将书中学到的内容运用到我的课堂实践中。因此我带领四年级的孩子了一堂《家乡的喜与忧》。
其中我特别关注书中所说的设计教学活动应当贯彻“回归生活”理念,让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我设计了“家乡大调查”学习活动,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围绕家乡的发展进行小组探究。在“双减”“双新”背景下,根据学生的调查意向分组,然后明确调查主题,随后分头展开行动,组员围绕主题去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然后组员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小组交流,将调查内容形成调查成果,在课堂中进行汇报。
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调查活动的成果展示环节,以学生的学习为基础,课上再次给了学生准备时间,为展示做好充分的准备,帮助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深刻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完成“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这一教学目标。本次有5个小组,分别结合家乡的公共交通,教育、医疗、城市建设和文化旅游五个方面展开,学生调查方式多样,有的通过实地走访,有的参观了杭州规划展览馆,有的采访身边的家人。学生的展示方式也多样,小组汇报结束后,老师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谈谈学校的发展变化,并补充家乡教育的发展资料,由小及大,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家乡教育的发展。
“家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教学活动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因此结合学生的课前调查活动和课堂汇报展示,让学生在在具象中感受家乡发展,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文化多元的今天,我们循序渐进地小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是时代的要求。爱家乡是爱家的延伸、爱国的前提,爱家乡教育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因此本课充分链接学生的生活,学生在实践、讨论、交流中初步感受家乡发展变化,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各方面发展之大、之快,引导学生走进自已生活的从心底自然升腾出对家乡发展变化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我知道这节课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之后我也会继续研读更多的专业书籍,不断完善我的教学设计。教师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也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教师。我将立足于道德与法治这片广阔的天地,不断摸索、吸收、反思、优化,走出一条宽阔的专业化道路,让这门课的魅力照亮课堂里的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