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学年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比中,孔老师的《有多少浪费可以避免》获得一等奖,在本课的具体设计与实施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基于实证辨析,用数据说话。
说起道理,孩子们都知道我们要节约粮食,但为什么要节约粮食呢?没入心入脑的道理等于空道理。而孔老师通过基于数据的实证探究让学生真正感悟粮食的重要。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情境“两粒米饭”。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动手算一算,通过精准数据展开实证研究。教师在课堂上先借助天平工具称出50克大米的数量,学生再借助计算器工具完成大米数量的计算,进而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每天大米浪费的量并不多,但从一天到一年,日积月累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每个人浪费的量也不多,但是从一个人到很多人,积少成多又是一个很大的数目。通过时间和范围两个维度,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进一步感受食物浪费的数量巨大。
通过天平称重、学生现场操作计算器,在精准的数据支持下,帮助学生对浪费行为有更为清晰直观的感受。实证意识在培养学生思维辨析上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实践出真知,任何没有经过实证的猜测都是不可靠的,而基于数据的实证研究对学生实证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二、反思导行,从说到做
节约粮食的道理都明白,难在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美德。孔老师的课就搭建起了从认知到实践的桥梁。首先结合教材情境、课前调查、学生自己三个维度进行图片呈现,寻找节约粮食时遇到的难题。然后给与时间同桌讨论,辨析问题解决办法,寻找解决问题及避免浪费的办法,提出节约粮食的具体方法。最后生活迁移,借助活动册记录浪费行为的改正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有关节约粮食的诗句,弘扬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融入《习读本》,聚焦光盘行动,通过播放音频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餐饮浪费作出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提高学生避免浪费的思想意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食物浪费行为,在道德与法治学生活动册中写下自己食物浪费的行为以及改正办法,记录自己坚持改正的实践过程,真正做到在生活中践行节约粮食。
三、融合课程思政,多元视角开展教学
孔老师的这节课堂上还将小学高年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巧妙融入课堂,学生深入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倡导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同时通过播放“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音频,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光盘行动“,把节约作为自己的分内之事。利用《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手册》内容,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食物浪费行为以及改正办法,并在生活中坚持记录自己的改正过程,真正体现将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并发挥课程指导性作用。在学科育人中践行节俭意识,进一步提升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