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广场

登录
工作室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

发布者:钱江晟发布时间:2024-10-21 13:11:02阅读(64 评论(0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是杨景芝老师关于儿童美术教育的一部力作,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对美术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结合教学评价的实践观点,对如何更好地进行美术教育有了更清晰的思考。

       书中,杨老师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长期的教育实验研究,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她强调美术教育在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这些理念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和推广。

    我特别赞同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认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教师的态度尤为重要,教师的爱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这一观点在教学评价中同样适用。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我们应该以爱心和尊重为出发点,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和需求,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这样的评价不仅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同时,杨老师还强调了美术教育在儿童创造思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她认为,视觉是儿童创造思维发展的主要媒介,生活是儿童创造思维发展的源泉,兴趣是儿童创造思维发展的动力。在教学评价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我们可以鼓励儿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和发现。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儿童的作品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进行美术教学评价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注重过程评价: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过程的评价。我们应该关注儿童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如他们的思维方式、创作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过程性的评价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儿童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

  2. 鼓励多元化评价: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多元化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画面的整洁度、色彩的搭配等表面因素。我们应该鼓励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评价作品,如作品的创意、表达的情感、使用的技法等。这样的评价能够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注重个体差异: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差异,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于不同水平、不同风格的儿童作品,我们应该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和反馈建议。这样的评价能够更好地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提升。

       总的来说,《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美术教育理念和方法,还让我在教学评价方面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实践。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学习和探索,为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更多教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共同推动美术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写评论

还能输入500个字

评论加载中...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