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玲】强化实践助表达,课例交流促成长——2024学年第一学期钟玲特级教师工作室第二次研修活动
清风送爽秋意浓,云淡天朗又相逢。在这金桂传芳,秋菊似火的季节里,我们再度相聚,共同参与“钟玲特级教师工作室”本学期第二次研修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强化实践助表达,课例交流促成长”。我们聚焦核心素养,落实课程标准,用好统编教材,提升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思路,磨炼专业素养。
01 聚焦:课例展示
课堂展示 第一堂课例由杭州市天长观潮小学、钟玲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钟意意老师执教三上第二单元阅读课《秋天的雨》。课堂以“研读课后习题,用好课堂作业”为指导思想,在学生预学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了秋天”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钟老师让学生课前做了预学,再带领学生走进课堂交流,实现了课堂的翻转,真正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展开教学。针对本单元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钟老师提前调查了学生普遍觉得难懂的词语,并在课堂上展开交流,解决问题。在品读第二自然段的过程中,钟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巧妙理解难懂的词语并交流阅读感受,师生共同走入秋天五彩缤纷的画卷…… 第二节课由杭州银湖科技城硅谷小学、钟玲乡村名师工作室学员金欣如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金老师通过轻松愉悦的课前谈话,以自己的名字为例,引导学生适时提问和猜测,讲出了自己名字的故事,这为接下来学生的大胆表达创设了轻松的氛围,更是对“怎么说”和“怎么回应”潜移默化的渗透。整堂口语交际课围绕两大方面展开教学,一个是说清楚,一个是礼貌回应,突显了口语交际的听说联动。名字里的故事丰富多彩,从说清楚名字里的故事,到将名字里的故事介绍得精彩有趣,有梯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表达和交际能力。 课堂展示
02 启思:观点报告
杭州市笕弘实验学校、钟玲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余晨曦老师带来观点分享《善倾听,乐表达——低段儿童哲学视角下“表达与交流”实践探索》。余老师就儿童哲学是什么、为什么要开展、儿童哲学探索的历程以及探索的收获四个方面展开叙述。余老师强调儿童哲学是对学生思维能力、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其与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有许多契合之处,在儿童哲学视角下进行“表达与交流”能让教学从“课堂场域”走向“生活场域”、从“技能训练”走向“素养培育”,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03 研讨:互动交流
觅得纯阳火,成就百炼钢。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家的点拨。工作室导师钟玲对两节课例给予了充分肯定,点赞两位老师“成长看得见”:教学目标清晰,教师能基于预学精准把握学情落实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教学过程合理,教师较好回应了学生动态生成资源,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循序渐进的深度学习;学习结果有效,不管是阅读课还是口语交际课都很有语文味,强化学生学科实践,助力学生语言积累和表达。同时钟老师强调,只有预设得越全面,生成才越精彩,也建议课堂要尽量控制在40分钟左右,不要设计得太满,做到“疏密有度、留有空白”,真正实现轻负高质的有效教学。 滑动查看更多
04 执教感悟 Autumn Equinox
钟意意 此次课例展示的磨课经历是宝贵的,在筹备此次展示课的过程中,我经历了从教师中心的“教学设计”,到学为中心的“以学定教”的过程。如果说前两次试教是磨练自己的课堂语言和课堂把控的话,那么后两次的试教则更多地关注到学生学情与教学目标、教材使用的互动。此前对于“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这一教学的难点,我一直存在困惑,甚至容易在教学中设计更加直接的学习活动,以达到所谓的“高效”。但这次说课中,钟老师给我指出了这一点,并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可被简单替代的。表面上教学环节很顺,并不意味着学生真实地学会。课堂实践证明确实如此,当我敢于在课堂上呈现来自学生真实的学习问题和学习表现,才说明我们真正开始让学于生,以学定教。最后非常感谢钟老师的点赞与点拨,让我知道课堂的容量有限,要“会舍得”,不要期待一节课让学生全掌握,把握好教学的度。 金欣如 很荣幸有机会能到杭州笕弘实验学校再次进行口语交际课《名字里的故事》课例展示,特别感谢钟老师给我此次宝贵机会。其实,再此次活动之前,我已经在富阳区三桥小学进行过课例展示,感谢当时特级教师郑雪琴老师对我的评价与指导,尤其是郑老师提出的“礼貌回应”这一要求是否在课堂上真正得到落实以及“听比讲更难”等相关建议。于是,活动当天我立刻根据郑老师和钟老师的几点提议,再次修改我的教学设计,努力使得“礼貌回应”这一核心要求能在本节口语交际课上得到真正的落实。 经过这两次课例的展示,我开始慢慢明白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该如何去真正贯彻,如何明确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而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真正的主人。 余晨曦 工作室9月的活动如期而至,又是一场收获颇丰的学习之旅。聆听了钟老师和金老师的精彩课堂及钟老师的点评引领,收获满满。钟老师的《秋天的雨》充满语文味,紧扣学情预设,以课作习题为预学抓手,巧用生本资源对比提升学生思辨力与概括力,将理性策略方法与感性朗读、语感累积自然融合,展现高超的教学艺术。金老师的课堂紧扣教学目标,以名字的故事巧妙开题,以学生为本,构建姓名树、穿插袁隆平视频、借板书回敲交际要点,充满活力与创意,展现非凡智慧,又隐含深厚文化与历史底蕴。两位老师的课堂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学的魅力,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学员感受
洪蕊 忙碌的工作里,纯粹的语文教研显得难能可贵。终于又是工作室活动,听了钟意意老师的《秋天的雨》,钟老师预设紧扣学情,以课作习题作为预学抓手;课堂紧抓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贯彻课堂,让我感受到浓浓的语文味;金欣如老师导入环节渗透名字里的故事,“云帆”“云舒”巧妙开题,“讲”的要求清晰准确,同时兼顾互动中听的人,层次性推进强调“听”的要求,整堂课丰富有趣;余晨曦老师的儿童哲学项目有思想、有实践,将课堂场域拓展到生活场域,从技能训练到素养培养。 任慧丽 秋雨微绵,伙伴齐聚,又是收获颇丰的半天。钟老师的课堂展现了高超的引导艺术,巧妙利用预学作业聚焦语文要素,通过生本资源的对比促使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升思辨力与概括力。金老师的课堂则展现了非凡的创意与智慧,她巧妙构建姓名树,穿插袁隆平视频,不断借板书回敲交际要点,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加强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交际,更隐含了深厚的文化与历史底蕴。余老师则以儿童哲学为引,融合个人体验,分享独到感悟,展现了教育的多元魅力。再加上钟老师的高位引领,又一次让我对语文课堂有了更深的理解:课堂应体现学科特色,洋溢语文韵味;教学须明确主次,重点突出;各类资源的运用旨在有效唤醒学生的内在动力;作业更需优化处理,将学习任务也视为大作业体系中的关键环节,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知识巩固与能力提升。 胡珏 钟意意老师的课堂充分展示了以生为本。教学中用好学生资源,借助预学作业的比较,落实语文要素。重视具有新鲜感词语的理解,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渗透、提炼联系上下文、换近义词、替换到句子中读一读、做一做动作、联系生活想一想等方法,非常扎实。金欣如老师的课堂展现了教学评一体,在教学过程中提炼出表达和交流的评价标准,并指导学生将评价标准用到实践中。就如余晨曦老师的观点报告中所说从“课堂场域”走向“生活场域”,口语交际的情境更加贴近生活;从“技能训练”走向“素养培养”,就像今天的口语交际课一遍一遍地等待学生大胆地喊出自己的名字,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梁琪 初秋时节,秋高气爽,我们齐聚笕弘,共生共长。钟老师带来的《秋天的雨》有浓厚的语文味,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清晰,落点明确,把理性的策略方法和感性的朗读,语感累积自然融合的交织在一起。金老师的课堂充满活力,目标意识和课堂组织是匹配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以学生为本,老师只是引导,真正以生为本,把课堂还于学生。余老师关于儿童哲学的汇报,用一个个鲜活的典型例子,在扎扎实实的实践中,把儿童哲学与语文学习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推进阅读的深度与广度,深入思考了语文老师做儿童哲学的价值所在。 叶晗 本次笕弘之行,是一次语文教学的感悟之行,是一次优秀老师的分享之行。初秋带来凉意,语文教学感悟也一新。钟老师的课堂聚焦学生之“难”,通过丰富的策略,例如联系近义词、联系上下文,从横向纵向多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获得感满满。金老师的课堂立足学生之“践”,通过各式各样的交流、分享,在口语实践中落实语文要素。更重要的是,金老师将评价有机地和学生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动态中更好地习得口语交际的能力,感受家国情怀。余老师的分享则关注学生之“哲”,在新时代新要求的大环境下,通过对儿童哲学的系统、细致的分享,使我们在教学理念和方式创新上都有新的感悟。 胡涵钦 天气渐凉,工作室的新学期活动终于正式拉开帷幕,又一次在笕宏见到伙伴们,我的内心十分雀跃。第一节课,钟老师带领学生们从课堂作业本的预学成果出发,梳理《秋天的雨》的描写层次,感受作者生动细腻的语言;又通过想想近义词、联系生活和入情入境的朗读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文中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将方法的学习落到实处。第二节课,金老师带着学生们介绍自己的名字,通过设置姓名树,猜一猜等教学环节,牢牢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这节课又充分体现了语文科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让学生在完成交际联系的同时,通过说一说名人名字的故事,了解字辈有关的知识,贴近中华传统文化,也对自己的姓名产生自豪之情。 陈祥宇 此次活动亦是收获颇多。钟老师富有亲和力的语气语调,以预习作业为切入,抽丝剥茧地与学生探讨“概括”的方法,都让我击节赞叹。金老师的课例,我全程都兴奋地听着。金老师与孩子们自然流畅的互动,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赞赏与鼓励,都令人钦佩。在我自己的教学中,“分享-点评”互动环节里,我总是下意识地把台上的学生当作主角,常常忽略台下的评价者,而金老师对互动双方都给予同等的关注和具体的评价指导。这一点,也许是本次活动我最大的收获。余老师的观点分享,虽因工作原因,我未能聆听,但余老师“儿童哲学”这一研究课题我早有了解。这是一个新颖而意义重大的课题。如何将思辨能力与学科学习相融会,如何将学生对“大问题”的主动思考与真实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这些问题和领域值得每个教育者探索。最后,工作室导师钟老师的点评一如既往的精彩,把课例和分享中独到、精妙之处都讲清楚、理明白了,使我们在观摩中的种种感受清晰化、条理化,成为我们可以汲取、可以研究、可以实操的教学营养。 黄博强 在此次活动过程中,我深感荣幸并受益匪浅。特别是在授课点评环节,我深入领略了课程设计的精妙之处。钟老师以其独到的见解,传授了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宝贵方法以及课程设计的方法,这些方法如同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提升教学质量的大门。我坚信,通过将这些理念融入我的教学实践中,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叶贞芹 九月的活动如约而至,迎着秋风,又和小伙伴们齐聚一堂。由于班中临时有急事,所以主要听了钟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钟老师巧妙地利用预学作业作为课堂的引子,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预学,学生们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教师在此时适时引导,开展了一系列思维辨析活动,让学生们在交流中碰撞思想,相互启发,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尤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了生本资源,通过不同学生作业的对比展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钟老师牢牢抓住这一重点,关注具有新鲜感词语的理解,继续渗透联系上下文、换词等方法,又通过动作演示、图片辅助、词句联系,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效率,向钟老师学习! 林巾梦 钟意意老师这样堂课的整体设计如同《秋天的雨》这篇课文一样,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而且目标时刻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更值得点赞的是充分利用了作业本的预学,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充分体现以生为本。此外,这堂课的语文味十足,学生在体会秋天美丽的色彩、秋天好闻的气味时,带着孩子们充分联系生活、结合插图进行体会,这种感觉很美好。金老师的课让我最欣赏的一点是育人价值的升华,每个名字的背后都蕴含着父母的期待,家族文化的传承等,金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去挖掘,去交流,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对自己产生自信,同时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曾晓蕾 窗外的雨也抵挡不住,我们的约定,每月一次的活动在工作室如期开展!这是我第二次听意意老师的课,还记得第一次是区教研的时候,意意老师上了一年级课文《大还是小》,当时就被意意老师亲切的面容、优秀的设计所折服。今天意意老师上了一节阅读课《秋天的雨》结合课作进行前侧调研,从“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了秋天?”这一问题学生的回答引出学生的回答,有层次的带领学生梳理,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学练结合充分用好课堂教学资源。金老师执教《名字里的故事》,听完了她的教学,我都想研究一下名字,这是一堂非常有内涵的课,老师丰富渊博的课前准备,值得我学习,无论是自己名字每个字蕴含的意思,还是延伸到“袁隆平”家族名字,都让学生对“名字”有了更深刻的兴趣和理解。 陶青云 又一次满载而归,又一次收获颇丰。钟意意老师在课堂教学时,紧紧围绕语文要素,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找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并逐步做到迁移运用。金欣如老师在课堂上创设了多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并在过程中不断巩固、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她通过制作姓名树展示全班同学的姓名,让学生自主选择好奇的名字,猜其背后的故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设置四人小组互动交流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作用交流方法,提升交流能力;运用视频材料,对“讲清楚”的方法进行补充。这些情境的创设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交流表达和分享。 钱春苗 在紧张的9月末第一次走进笕弘实验学校,聆听了两堂精彩的课堂、一个观点报告和钟老师高屋建瓴的点评引领,收获颇丰。钟老师的课堂充满语文味,活用文本、生本和表达资源,注重方法指导,有效提升思维。金老师的课堂紧扣口语交际要素,通过让学生讲自己、家人、和名人名字的故事,学会讲清楚和礼貌回应两方面的交际要素,课堂在交际的情境中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全方位育人。余老师的观点报告更是让自己又有了进一步深入走进儿童哲学研究的想法。在双减、双新背景下,在各位小伙伴的课例、报告中精进学习,且思且行。 一次实践,一轮成长;一段分享,一片星光。又是无比充实的一次活动,愿我们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回到教学岗位上,将一次次的积淀,转化为精进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