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教育网络研修平台

杭州市三里亭幼儿园

>学校首页>校园资讯>学校文章>内容详情

【案例研修】塑造音乐“意象化”的审美意蕴 ——小班音乐活动《小草醒来了》教学活动案例

发布时间: 2022-07-17 14:00 发布单位: 杭州市三里亭幼儿园 浏览量: 4882 【公开】

春天是充满生机的季节,结合这大好春色,依托三维支架引领,对原主题进行审议。通过主题价值的研析,聚焦音乐活动《小草醒来了》。借助意象化的情境模式,在随音乐表现小草姿态的过程中,感受春天的美,体验春天的万物生长。

一、引领主题

图片1.png 

 

通过幼儿经验支架、指南理论支架,主题逻辑支架的三维建构,对主题进行优化。

(一)幼儿经验支架:从“原有经验”到“最近发展区”的进阶

在主题开展前,从“亲子互动”和“师幼互动”两各方面对幼儿进行了经验调查。


222.png

亲子互动:

家长问卷调查反馈

问题1:关于“春天”,孩子会关注什么?

图片4.png 

在家长的反馈中,我们发现生活中孩子们对小草、小花的关注度非常高,其次是树叶的变化,可见植物变化是小班孩子最容易发现的。

 

问题2:家长会带孩子做的事

图片5.png 

调查中,家长们带领孩子们参加各类活动:如踏青、野餐、放风筝、抓蝌蚪……在直观的亲近自然、感受生活中,孩子们能够感知春天里的花草、树木等自然景象的变化。

 

师幼互动:

教师在与幼儿进行谈话中发现在家长的前期引导下,大部分孩子都知道现在是春天,同时能说出关于春天的基本特征:其中说到花开了、小草长出来了、树叶长出来了等,植物变化的情况最多。

问题1.春天有什么好玩的事情?你最喜欢玩什么?

图片6.png 

孩子们回顾了近期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过的事,在幼儿的回答中发现他们对春天好玩的事了解最多的是“欣赏植物”“放风筝”“采摘”“抓蝌蚪”,由此发现了小班幼儿的兴趣点。

 问题2:幼儿园里的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

          111.png

在观察绘画中,孩子们会聚焦植物的微小变化,他们会发现小草抽出了芽,开出了花、还会长的高高的,幼儿对春天植物变化更为关注。

 

根据对调查内容的分析和整理,得出结论:

1.碎片式经验:从零散到整合的聚焦。

在调查中发现,小班孩子对春天的聚焦点放在植物发芽以及动植物变化上,他们通过感官,随性地观察、探究春天,获得零碎、片段式的生活经验和发现。正因幼儿对主题内容的零散、缺失,因此聚焦在小班幼儿对春天动植物认知上。

2.简单的感知维度:从关注点到生长点。

在对幼儿的问卷调查中,小班幼儿对于春天关注的维度相对简单,他们对于春天的花草树木关注的比较多,因为植物是最为显性,能直接观察到的。因此,拓宽孩子们对春天的兴趣点,是该主题能顺利开展的关键之处。

指南理论支架:从“被动参与”到“感知体验”的递进

小班《春天里》主题属于“幼儿与自然”范畴,对目前幼儿已有的经验,链接《指南》,对目标进行了审议。

    根据科学领域的发展对主题原目标进行了调整。

图片11.png

调整说明:从原目标到调整后的目标对比,体现了抽象到具体,更具有操作性,并且符合小班幼儿的发展规律,从感知,体验到探索发现,逐渐建立小班幼儿对春天的经验建构。

(三)主题支架:从“感知经验”到“创意表达”的交互

研修中,链接《指南》,基于对幼儿原有经验进行剖析,带着这样的思考,对主题融合进行再思考。

     1.png

(主题脉络图)

本主题通过《找春天》、《春天真有趣》两部分主题活动开展。

第一分主题“找春天”中分为“春天的植物”和“春天的动物”两部分,引领幼儿了解动植物的变化,发现植物发芽、春天小动物的生长变化,激起他们探究的兴趣,获得初步的感知体验。

第二分主题“春天真有趣”分为“快乐的春游”和“春天的趣事”。为配合春天的主题,我园开展了春游活动(照片),各年龄段开展了不同的春游活动。小班生成了为期一周的园本课程“快乐的春游”,前期孩子们讨论、猜想“春游去哪里”,结合今年建党百年,最终确定去“孤山秋瑾园”,并生成相应的教学活动。

85242970-F86F-4c78-B407-4C99D9510717.png

教学活动的开展沿着“感知发现”“观察探究”“创意表达”三个层次逐层推进,符合小班幼儿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学习过程,以及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探究结果的认知特点。

 

二、《小草醒来了》教学活动的设计与优化

小班音乐活动《小草醒来了》在基于三维支架的基础上,链接主题与指南,将童趣的意象化情境、直观的意象化图谱融入教学活动中,充满童趣化的音乐教学活动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一)链接主题 、明析价值

活动目标对主题目标的支撑矩形分析

图片18.png 

(符号:★低支撑L;★★中支撑M;★★★高支撑)

从支撑矩形分析中,音乐活动《小草醒来了》从活动内容、目标上较好地服务了主题。

图片19.png 

属于主题中的“创意表达”部分,在前期对小草的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通过音乐活动幼儿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小草的各种姿态。

音乐活动《小草醒来了》最重要的价值是让幼儿敢于表达表现。活动以“小草醒来了”为线索,调动幼儿对小草认知的前期经验、引导幼儿自由表现,开展了积极的师幼互动。

 

(二)链接指南、明晰目标

图片20.png

    链接幼儿原有的经验,在《指南》艺术领域的引领下,引领幼儿感知音乐的变化,大胆的尝试用音乐和动作表现小草的各种姿态。链接总主题目标,对活动目标设定如下: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的变化,尝试随音乐做动作,自然表现小草的各种姿态。

    2.体验在音乐中自主想象和表现的乐趣。

   (三)回归审美意蕴,塑音乐“意象化”

  1.童趣的“意象化情境

图片21.png 

为帮助幼儿更好地的表现小草的各种姿态,教师从“小草醒来了”“小草长大了”两个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小草生长的过程。在整个活动中,每个孩子自己都是一棵小草,带着情境融入到音乐活动中,更具有带入感。小草们能随音乐做简单的动作,展现各种姿态,音乐与情感动作相融合,呈现了大自然的美。

图片22.png 

整个情境都是贯穿在教学活动中。在开展第一和第二环节中,教师通过问题的提出,帮助幼儿对春天经验的回顾,引出小草。在情境一的乐曲中,幼儿能在音乐中表现小草慢慢苏醒发芽,在第三和第四环节中,教师与幼儿一同讨论小草生长的秘密,音乐春雨和春风的加入,激发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引发小草表现出各种姿态的意象化情境。童趣般的音乐意境下,使活动更有层次性,更生动,更有张力。

2.直观的“意象化”图谱

在试讲过程中,图谱也在不断的更进。将“意象化”的符号融入到图谱中,将抽象的音乐作品“翻译”成儿童能理解的音乐表现形式。

图片23.png  

第一次的图谱出现的小草就是具象化的小草,但是这样的图谱对于孩子们的表达和表现是没有帮助的,所以调整为意象化的图谱。

图谱中的“小草”,从具象性的小草到简约的意象化改变,一片片的生长,表现小草的生长速度,同时幼儿也能够直观感受音乐的节奏。

图谱中的“雨”和“风”,最初是按照音乐的顺序出现,经过调整,形成情境图画。                          

6463650D-8748-4662-877B-415E4D59E763.png

在最终的图谱中,将意象化视觉符号的设计根据音乐要素特性,和情景图示相融合,呈现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将图谱具象化,富有童趣。绘制图谱的顺序是从左到右,让孩子们一目了然,预设与之相匹配的“线条、形状、符号”等记录和呈现。它不在于表现具体内容和情节,而更强调对音乐的感知。

三、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最大的亮点是教师通过“意象化”学习,唤起幼儿内在灵动的表达能力。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教师对小班音乐活动的表达有了新的思考:首先,教师要更加聚焦幼儿的年龄特点,借助教学活动探寻主题中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方式。其次音乐活动体现着美的意境,将意像化的元素融合活动,让活动变得有创意、有情境,更有情趣。


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发的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也将继续追随幼儿成长的足迹,不断的深入和调整,希望主题中的孩如同这春天的小草一般,灵动、充满生机!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技术运营支持:武汉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1 scjsyx.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5015583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