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教育资讯

初中科学丨新课程标准下的七、八年级科学教学研讨

  •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 2022-05-06 09:09
  • 阅读 991
分享到:

2022年4月14日下午,上城区《新课程标准下的七、八年级科学教学研讨》活动在采荷中学举办。本次活动由全上城区的初中科学教师共同参与,受到疫情影响,各位老师在线上共同参与了本次教研活动。

image.png

image.png

本次活动流程分为三项,分别为第一项微课展示环节、第二项专家点评、专家报告环节、第三项质量分析与教学建议。

image.png



图片


一、微课展示


由杭州市惠兴中学刘海军和陈璐老师带来的《大气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香蕉球的秘密》以及由杭州市采荷中学科学教研组带来的《摩擦力》。

image.png



图片
图片


二、专家点评、专家报告


第二项活动我们邀请到了曹宝龙主任为我们进行专家点评并做专题报告,曹宝龙主任是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桐庐学校校长,浙江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原主任。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咨询专家,浙江省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会长、物理教育分会副会长,教育部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第二届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中物理课标修订组和义务教育科学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7-9年级,浙教版)副主编。

曹主任首先为我们点评了两个微课中体现出来的优点与不足,指出两个微课制作精良,讲解清晰,但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建立科学模型时要注意不可为了使模型尽可能简化反而忽略了模型中的关键信息。之后,曹主任为我们带来了《科学素养的理论建构、表达框架和测试方法》讲座。

image.png


其次,曹宝龙主任围绕2006版和2015版PISA测试中的考察目标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解读。PISA测试是全球范围的权威测试,所以通过分析PISA测试的评价框架,能有效指导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了解科学应该教什么,学好科学应具备什么能力。

image.png

<sectio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3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 681.554px; vertical-align: top; background-position: 0% 0%; background-repeat: repeat; background-size: 8.56847%; background-attachment: scroll; border-width: 0px; border-radius: 12px; border-style: none; border-color: rgb(62, 62, 62); overflow: hidden; background-image: url(" wx_fmt="png");" box-sizing:="" border-box="" overflow-wrap:="" break-word="">


三、质量分析与教学建议


最后,上城区教研员胡家琪老师针对上学期期末成绩,仔细分析各项数据,从数据中让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第一层次学校学习情况特征:学习基础扎实、知识覆盖面全、核心能力强;第二层次学校学习情况特征:基础不够扎实、大部分学习存在能力欠缺;第三层次学校学习情况特征:基础知识教学和落实乃当务之极。同时提出了以下的宝贵意见:加强实施概念规律等课堂的过程性教学;让学生亲历科学实验探究的整个过程;各阶段教学有计划实施各项核心能力培养;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和任务活动;完善课改教学的配套机制 (分层教学、小组合作等)。


来源: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撰稿:王炜雯、鲁元渊



上一篇:初中科学丨优质课堂展风采,观摩学习共进步 下一篇: 提升工程2.0丨杭州市金都天长小学:跨组研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