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教育资讯

小学语文丨“融合随堂作业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区域教研活动

  • 上城区教育学院
  • 2022-04-20 09:35
  • 阅读 4649
分享到:


1-3年级专场


省特级教师、杭州市澎汇小学王桂林老师执教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第二课时。王老省特级教师、杭州市澎汇小学王桂林老师执教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第二课时。王老师的课不仅紧扣语文要素,精准制定教学目标,依标实施教学环节,建构板块打破传统的线性教学,通过别出心裁的小游戏引导孩子们沉浸式地体验关键词语“闷得很”,想象说话补白“消息”一词。点亮课堂的同时也点亮了学生的思维,还自然地衔接随堂练习,归类指导书写,课堂扎实高效。

image.png


杭州市胜利山南小学钱丹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第一课时。钱老师用亲切自然的笑容带着孩子们开启语言学习之旅,有的放矢而又从容不迫地展开字词的随文教学,在想象中体会小马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情,并以此为主线展开教学。钱老师充分关注到了孩子思维发展的特点与难点,以此为着力点搭建支架,帮助学生讲好故事。钱老师还能紧扣教学内容优化随堂练习,把多种作业形式有机组合,充分体现了作业对课堂教学的推进作用。

image.png

image.png

接着,王老师和钱老师进行了说课。他们精彩的课堂不仅展现了多年的积累和思考,也体现了他们对课堂教学始终如一的追求与初心,引发了听课老师们的共鸣和研讨的热情,纷纷留下听课的所思所得,精到的点评和温暖的语言就是对本次教研活动最大的支持和肯定。

image.png


随后,省特级教师、上城区教育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陆虹老师进行评课。陆老师充分肯定了这两堂课都能凸显语文要素,牢牢把握文本特点,体现了作业的支架作用,是理性和童趣的融合。陆老师还提出了低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和实施中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第一是要重构学生的学习空间,以大的板块式教学来建构学生学习的大空间,提高学习效益,培养语文能力。第二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语言情境中把感性的认知理解内化,抽象为理性的分析,从而获得思维的提升。第三是要坚持夯基托底,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梳理,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陆老师娓娓道来的语言,充满智慧的点评,鼓励老师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不断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始终在路上的姿态与生同行。

image.png


最后,朱慧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朱老师指出,在区域作业主题教研的背景下,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要特别关注表现性作业的设计与应用。因为语文学习不仅有读、写,还有听、说,而低年级倾听、口语表达、朗读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表现性作业显得尤为重要。朱老师从表现性作业的类型、实施、评价三方面谈了建议。讲故事、口语交际、朗读、亲子游戏这些表现性作业,能对提高儿童的语文素养,改善亲子关系起到积极的作用。要通过课内指导与课外迁移相结合、家校资源整合等途径积极地实施,而对其评价要体现过程性、整体性、个性化,从而合情合理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image.png



4-6年级专场


杭州市濮家小学朱萍芳老师执教五年级第六单元《田忌赛马》第一课时。朱老师通过猜人物的小游戏开启课堂,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随后借助预学单,梳理人物关系,再通过“人物”和“策略”两个关键信息,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故事。随着教学的推进,朱老师围绕“这么妙的策略,孙膑是怎么想出来的呢”这一主问题,借助《语文作业本》和助学单,推想孙膑的思维过程,从孙膑“观察—推想—决策”思维模型中获得个性化的启发。最后,学生通过角色朗读感受孙膑的人物形象。整节课,朱老师紧紧围绕语文要素,创造性地开发作业支架,以作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image.png



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梁怡老师执教六年级第五单元《表里的生物》第二课时。上课伊始,梁老师就借用《语文作业本》和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复习单元语文要素。随后,梁老师引导学生两次研读“看表”,聚焦作者的心理活动和对话描写,感受“我”的心情变化,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借助内心走势图,发现作者会思考的依据,感受人物形象,最后通过优化省编《语文作业本》的泡泡语,聚焦写出思考过程和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回忆童年时代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想象,体悟生命成长的意义。整节课,梁老师基于单元语文要素、学生真实学情和作业的实际难度进行设计,让学生在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碰撞交流、发展思维。

image.png



课后,朱萍芳老师以《基于语文要素探究关键“一道题”的融合策略》为题进行说课。朱老师认为,关键“一道题”的选择应紧扣教材,立足课堂,重视实践,结合本次课堂教学,具体体现在“一”拆分成“四”;“三单”助力完善作业体系;有机无痕,提升思维,落实要素。

梁怡老师说课的主题是《优化作业设计,助力思维课堂》。梁老师从三个方面交流了如何将作业与课堂教学进行协同设计:将作业作为课时内容的衔接点;将作业作为思维提升的切入点;将作业作为读写结合的拓展点。通过“三个点”,将作业设计意图清晰地呈现出来。

image.png


随后,杨中原老师和汤亚梅老师结合两节课,分别作了观点报告。杨中原老师以《五“把”亮课堂》谈《田忌赛马》一课教学。他主张把这篇文章读厚,把语文要素想透,把课时任务分匀,把学习活动设好,把学习支架用实。杨老师用深入浅出的讲解,风趣幽默的语言,充分肯定了朱萍芳老师在教学中展现的智慧,通过层层推进的活动设计,让学生走近人物、走进人物、表现人物、丰盈人物。杨老师的报告促使老师们不断思考,并将所思用于教学实践。

image.png



汤亚梅老师以梁怡老师执教的《表里的生物》为例,做了主题为《促进理解的作业改进》的报告。汤老师通过介绍磨课的历程,引导老师们要关注课堂中应该如何确定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核心问题、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汤老师特别肯定了梁老师基于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的勇气和对围绕核心问题寻求作业改进的智慧,同时通过还原课堂亮点,引发老师们进一步思考,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借助小组合作和作业设计促进深度阅读,进行读写结合。

image.png





图片

“双减”背景下,作业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是实现轻负高质的重要路径。给予支架,改进设计并创新使用,上城小语人在积极作为。相信随堂作业融于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一定会在上城小语人的实践中扎根!




上一篇:初中体育丨走向关联、重整体的教学——上城 下一篇: 读书研修丨重新定义教育——杭州采荷第二幼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